新闻动态

对话吴芳:谈滑板生涯

2025-09-19 11:19:19



Part1开场:初心像板面,风从脚下起采访者:吴芳,站在灯光映在地面的滑板场上,你愿意把最初的那份初心说给大家听吗?吴芳:当然。我的滑板故事其实很简单,也有些普通。高中时的周末,我从社区二手市场里买来第一块板,价格不高,质量也不稳定,但它承载了我对自由的渴望。

那时的练习地点只有一个:社区公园的湿滑地面、有人在旁边看热闹。刚开始练,更多的是执拗和冒险,少量的勇气多半来自对失败的恐惧。每一次摔倒,我都尝试把地面、角度、速度记在心里,仿佛给自己做一个小小的试验:若明天再遇到同样的地形,我能不能用同样的思路走出不同的结果?于是日复一日,节奏慢慢变得稳定。

必一官方网站

我学会了把摆动的节拍控制在脚踝的微感知中,滑行的方向在心里画出了一条线。当面对同样的地面时,我不再只想着炫技,而是在尽力让每一个动作落地的瞬间都保持平衡。那段时间没有大牌的赞助、没有灯光聚光灯下的聚光灯效应,只有自己对“更好”的执念。一次次练习、一次次失败、一次次站起来,这种循环在我心里慢慢变成一个信念:你若想变得更稳,就要先把自己从不稳定的区域拉回到线性的轨迹上。

训练的日子里,我逐步理解装备并非炫耀的工具,而是实现自我稳定的桥梁。板面的宽度、厚度,轮子的硬度,脚槽的深浅,都会直接影响你在不同地形上的反应。第一块板可能并不完美,但它给了我一个“适配”的机会——找到了自己的手感和速度控制的边界。与此我开始把每天的练习分成两个阶段:基础动作的稳固和场地适应的复杂度提升。

基础动作像骨架,场地适应像肌肉,二者相辅相成,才能让你在实际对抗中不至于被地形击垮。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并非一次性刷出几个花活,而是建立一种对自己身体的信任和对训练节奏的理解。我学会了用笔记记录每次练习的感受:角度从哪儿来、脚跟落地的瞬间、尾端的反作用力、以及地面的温度和光线对滑行的微小影响。

也正是在这种细致观察里,我认识到,想要走得远,必须让成长有规律、有可重复性。于是,我把每天的训练拆分成可执行的步骤:热身、基础动作重复、局部动作组合、对着镜子校正、总结反思。慢慢地,滑板从一件工具,变成了理解世界的一种语言。这一路走来,最宝贵的还在于心态的转变。

我学会在场上保持沉着,在镜头前表达真实的自己,而不是迎合观众的期待。人们看到的是结果,但真正支撑结果的,是无数个不被看见的夜晚、无数次摔倒后重新站起来的瞬间。品牌和赞助在后来才成为我的真实经验,但初心始终是清晰的:用滑板的语言,讲述一个关于坚持、探索和自我超越的故事。

Part1在此缓缓落幕,下一段将把焦点放在成长路上的选择与契机上,如何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一条可持续的路径。

对话吴芳:谈滑板生涯

Part2逐梦与品牌的交错:选择、合作、持续成长采访者:前面的故事像一次心跳的回放。到了职业阶段,赞助、媒体与商业合作变成了你日常的一部分。你是如何看待这些外部力量与自身价值的关系?吴芳:外部力量当然会带来资源和曝光,但真正决定你走多远的,还是你对自我的认知和对技术的执着。

赞助像一个放大器,能让更多人看到你的努力,但如果合作者的价值观和你不对齐,这个放大效果也会把你推离本心。我的原则很简单:任何合作都要和我的成长路径一致,能让我在技术和故事层面都变得更完整。更重要的是,合作不是单向的借力,而是共同塑造一个长期、可持续的成长生态。

在职业轨迹中,我遇到过不同阶段的挑战与选择。第一次正式签约时,钱不是最重要的,时间与空间才是。我需要一个既能让我持续训练、又能给我创作和比赛提供空间的环境。于是,我找到了一个注重训练强度、also注重个人成长的伙伴品牌。通过这段合作,我不仅在比赛中保持稳定的表现,还开始参与官方短片、训练课程的输出。

这些经历让我意识到,滑板生涯不仅是个人技艺的积累,更是一个可以被讲述和传播的故事的过程。设备与技术的更新也在这段时间变得更为系统。曾经我习惯用板面的简单组合和直观反应去解决问题,如今则会结合数据和观察来优化动作链条。不同地形的适应性、板面角度的微调、轮子硬度和鞋底抓地力的匹配,都是团队协作的结果。

品牌的支持让更多的训练数据进入我的视野,也促使我在镜头前把技术语言讲得更清晰:你要能在场地里描述你要做的动作,描述你等待的节奏,以及为什么选择在某个时刻改变方向。这种讲故事的能力,恰恰也是职业运动员必备的软实力之一。当然,商业合作也带来责任感。

作为公众人物,如何维持真实、如何处理网络声音、如何在短时间内把复杂的训练过程传达到普通观众,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课程。我开始将日常训练拆解成可分享的内容:从热身的招式、到基础动作的安全要点、再到比赛节奏的把握,逐步在社交媒体上以“教学+故事”的方式呈现。

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在于吸引更多关注,更在于与粉丝建立起更真实的连接。那些留言、那种看见自己进步的眼神,成为我继续前行的最大动力。现在回望过去,品牌合作像一块镜子,照出我的成长轨迹。它让我理解选择的重要性:选择合适的伙伴,选择有共同愿景的项目,选择能让你在技艺与表达上都更稳健的机会。

对普通读者来说,这里有两点可操作的建议。第一,找准自己的风格与定位,再去寻找匹配的支持力量。不要被初始的金钱诱惑所左右,而要看对方是否愿意投资你未来的成长。第二,学习讲故事的能力。无论你是想在比赛中脱颖而出,还是想成为一名内容创作者,清晰地表达你的训练过程、你的选择理由,能让观众看到你背后的努力,也能让合作方真正理解你的价值。

在这条路上,我也在不断尝试新事物与新领域——例如参与训练营、开设线上课程、与不同领域的创作者合作拍摄短片。这些尝试并非追求表面的光鲜,而是为了把滑板这件事做深做透,把技术、艺术、生活态度融合成一个完整的生态。若你也有梦想,记得从基础做起,给自己一个持续学习的空间。

选择一个与你的节奏一致的伙伴,像修筑桥梁一样,把自己的未来连通起来。愿每一次训练都让你更接近那个更好的自己。最后想留给读者一句话:别怕慢,慢也能达到你想要的高度。你现在就可以从关注自己、关注训练、关注故事开始,逐步构建属于你的滑板人生。